中科院院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解剖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苏国辉院士作客UIC第三十一届高桌晚宴,并带来一篇题为《纳米医学和脑部修复》的主题演讲。 UIC副校长理工学部院长徐是雄教授致欢迎辞并介绍了苏国辉教授。晚宴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任潘玉琼博士主持,共147名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高桌晚宴,其中包括53名老师。

苏国辉院士指出:根据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数百万人受神经性病变的影响。这些病变中有大家熟悉的中风,帕金森氏病等。目前的科学对脑部中枢 神经系统的修复技术还十分欠缺,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微环境不适于神经系统细胞的再生长,而纳米医学有望为这一领域填补空白。

纳米医学是当前医学研究中交叉最为广泛的学科,需要医生、工程师、分子生物学家、材料学家、数学家等各方面研究人员的共同参与,而不是简单的医学研究的概 念。目前,纳米苏国辉院士在现场通过视频和图片向听众演示了纳米医学在肿瘤早期诊断,纳米药物,神经再生,和纳米止血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在场的学生和老师踊跃提问。其中,就纳米止血材料自行聚合的肽纳米纤维(Self-Assembling Peptide,简称SAP )的问题最为集中。SAP可以用于修复视觉系统和止血。学生和老师的问题五花八门,但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SAP会在体内停留多久,会不 会对人体造成伤害?SAP对于大范围的出血效果如何?SAP的生产成本是否很高,几时可以大范围投产?

苏国辉院士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简明的解答。苏院士指出:SAP在体内可以很快被代谢,目前的研究还没发现SAP对被实验的生物造成伤害。对于大范围的出 血,苏院士说,对于目前的医学,大出血并不是难题,难题在于小范围的,微环境的出血,比如脑内血管的出血,而SAP恰好能应付这个难题。至于SAP的成 本,几时可以大范围投产,苏院士表示,目前还没有公司购买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SAP研究成果,如果有公司购买,控制制作成本和实现大批量生产将是 重要课题。